当 AI 成了我的学习搭子、朋友、同事
从去年开始,我越来越多地把 AI 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。
它不是某种高大上的概念,也不是遥远未来的“威胁”,而是每天陪我一起工作的同事、一起写文章的搭档,甚至是我生活中“最不嫌我烦”的朋友。
这篇文章,我想分享三个部分:我对它的一些看法、我日常使用的真实例子,以及它带给我的感受和变化。
一、我认同的几个观点
1. AI 是能力放大器。 用得好的人,会变得更快、更清楚、更有创造力。
2. 不是每个人都要会编程,但每个人都应该会用 AI。
3. 会提问,比知道答案更重要。 在和 AI 的交互中,我学到最多的,是如何定义问题、讲清背景、拆解需求。
二、我最常用的使用方式(你也可以直接试)
1. 创作小伙伴
1.1 内容优化
我在写公众号文章时,一开始是让它帮忙修改语病、错误的标点符号以及不通顺的地方。
有段时间它改得太不像我的文字了,我就开始跟它说:不要大改,要求保留我的风格,不要浮夸,要真诚。
最近,我发现写文章的动力多了一些。因为只要我把初稿写出来,AI 就能帮我润色改进,然后我再来回讨论哪些地方可以添加细节。就像一个有求必应的朋友,让我觉得写文章不再是一件难事。
我跟 AI 的一些真实对话记录:
我是一个公众号博主,名字是 xxx。这是我写的初稿,你看看我哪里还可以改善呢?想要真诚,不浮夸。
我修改了下这个结尾,你看看有没有不能 make sense 的?这是修改后的内容…
什么标题好呢?我希望标题有画面感,但不能浮夸。
最近,我还发现它非常适合用来整理会议纪要类的文章。我上传启发星球的会议脚本,附上模板和写作要求,文章初版很快就出来了。
👉 示例文章:《启发星球EP12》
示例-生成会议总结类文章
1.2 生成封面图
之前我用 PPT 也可以做简单文字封面图。现在用 AI,三步就能搞定:
- 命令 AI 生成 HTML 代码
- 在本地创建
.html
文件
- 在本地创建
- 用浏览器打开并截图即可
这是我生成的启发星球EP12总结文章的封面图
你可以这样问它:
你是公众号封面的设计专家。我想设计一张公众号封面图,要求如下:900x383 像素,比例为 2.35:1,第一行主标题为“启发星球EP10!”,第二行副标题为“我很强大”,标题居中,要求字体时尚、有设计感,背景色要求大气简约,柔和的花纹。所有代码需内联到 HTML 代码中。
2. 工作伙伴
AI 让我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很多。我最常用的主语是”we”或者”us”,因为我真的把它当成了我的同事。
我现在遇到一个问题,会尝试了几个方向后说:
Great, you are genius! Then we need to add one more parameter for this “map-style” field to constructor
xx
, we haveyy
andzz
, I’m thinking wrapping an object for extensibility. What do you think?
或者直接请它补充测试逻辑:
Now let’s write a unit test for complex case where the query is long.
它不只是帮我写代码,更让我学会如何表达、拆解问题、组织逻辑。
3. 生活小助手
前段时间我膝盖受伤,我让 AI 帮我看看 MRI 结果,它真的很厉害。
MRI结果截图
它还帮我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。虽然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,但用来参考和学习非常有用,去找康复理疗师聊时我就多了很多知识储备。
我曾问它“内扣和内旋有什么区别”,它告诉我:
• 内扣:膝盖往内走 → 压力在 MCL
• 内旋:小腿在扭动 → 压力在 ACL
非常好理解,是不是。
三、回应一个常见质疑:“AI 会不会让人不思考?”
我经常被问这个问题。我的感受是:它不会让人变懒,而是让我们用新的方式去思考。
它处理的是表层加工,比如组织结构、润色表达;但判断、选择、反思,仍然是我自己做的。
而且我经常刻意去观察它是怎么“想”的——怎么组织语言、怎么列角度,这些都是我可以学习的地方。
你可以把它当成“思维陪练”。它的存在,反而让我更愿意去比较、拆解、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四、我的变化和感受
过去我总觉得“写不出来”“理不清”。
现在,我不用再一个人死磕所有细节,做一件事的门槛低了太多。AI 不会取代我,但它帮我省下了时间精力,让我专注于真正重要的部分。
它让我更加笃定:表达力、判断力、提问能力,是我永远可以带走的“不可替代能力”。
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普通人也能拥有“超级助手”的时代。
树挪死人挪活,人也可以通过学习不断生长。只要保持敞开的态度,我相信,我们都能从 AI 身上学到很多。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是怎么用它的。是写作?生活决策?工作资料?欢迎留言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