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礼带给我的思考
最近,我读到《经济学人》的一篇文章,标题是 《China’s alarming sex imbalance》(中国令人担忧的性别失衡)。文中提到的一组数据让我震惊:到2027年,中国23-37岁的男性将比同龄女性多出2250万,性别比高达119:100。这意味着,每5个适婚男性中就有1个可能面临“结构性单身”。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,2020年人口普查显示,农村地区的性别比高达120:100,而城市仅为106:100,这意味着我的5个堂哥表弟们就有一个极有可能找不到对象。
此外,2024年的结婚率创下1980年以来的历史新低,彩礼金额却在持续飙升。
这些数据让我开始思考:为什么中国的性别失衡如此严重?彩礼现象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? 作为一个90后,我对这些问题有一些观察与困惑。
一、性别失衡的背后
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,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。文章中提到,B超技术的普及和1979年实施的计划生yu政策是两大主要原因。
1. B超技术的普及
80年代,B超技术逐渐普及,胎儿性别鉴定成为可能。许多家庭,尤其是农村地区,出于对男孩的偏好。这种“选择性生yu”直接导致了性别比例的失衡。2. 计划生育政策
1979年开始的“du生子女政策”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。在传统观念中,男孩被视为家庭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和家族延续的保障。因此,许多家庭宁愿冒着罚款的风险,也要生一个男孩。
我的父母是幸运的,第一个孩子就是男孩。我哥出生于1988年,我生于1990年。父母为了让我和哥哥一起上学,甚至把他的年龄报大了一点。当时,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带走了,我才得以来到这个世界。
二、彩礼
彩礼是一项传统风俗,指的是谈婚论嫁的一方给付另一方钱物(一般是男方付给女方),用于彰显男方迎娶女方的诚意,也为新婚家庭注入一笔启动资金。
下面这张图片很清晰地来展示了我国彩礼如何演变的。
那现代的彩礼在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?根据2022年的数据(不知是否属实,仅供参考),中国彩礼金额最高的地区是江西,平均38万元,其次是福建(30万元)、浙江(25万元)、江苏和辽宁(20万元)。而像北京、广东、西藏等地区,彩礼金额则相对较低,通常在10万元以下。
根据网上信息,彩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:
1. 经济因素
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、上海、广东,彩礼金额较低,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婚姻观念更加现代化,女性经济独立性较强。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,彩礼金额较高,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较强的传统观念,彩礼被视为对女方家庭的经济补偿。2. 文化象征
彩礼不仅仅是金钱的交换,它还象征着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诺。在一些地区,彩礼的多少甚至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社会地位和面子问题。
三、我的思考
作为一个住在西雅图的90后女性,如果我要和现在的美国男友步入婚姻、建立家庭,我应该怎么去思考?怎么去跟家里人沟通?如果要举办婚礼,在哪里举办?怎么举办?彩礼环节对我们来说重要吗?
我现在对彩礼的认知是不太清晰的。我不知道母亲对彩礼怎么看。如果她要求,我可以理解,但是我不会要求我未来的对象或者我们一起出这笔钱。这会让我感觉被贴了一个价格,结婚成了一笔交易似的。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呢?如果我妈或者家里需要钱,我完全可以单独支持。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,我会尽力而为,提供支持。嫁妆我也不需要。
如果我决定要进入婚姻、组建家庭,那就说明我已经准备好了。真心诚意的祝福和见证是我想要的,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反而更加珍贵。
对我来说,婚姻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,共同组建一个有意义的生活。
我们能否克服跨国婚姻的挑战?如果我和现男友在美国结婚,可能会面临文化差异、家庭参与度低等问题。我的至亲家人甚至都没有护照,母亲也不愿意出远门。如果他们无法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结婚仪式,我也要学着去接受。更加遗憾的是,父亲只能在天上观看。但这是未来需要去担心的问题。
四、结语
对我而言,婚姻不仅仅是物质和形式的结合,更是两个人共同追求幸福和意义的旅程。无论未来在哪里结婚,如何安排婚礼,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队友,一起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。
彩礼可以是一种形式,但我想真诚的爱与责任,才是婚姻最坚实的基石吧。
你对彩礼现象怎么看?你认为彩礼在现代婚姻中还有必要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