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用得比较爽的笔记工具——Obsidian

它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,也不是我的“生产力神器”,但就像一张越用越顺手的草稿纸,陪我写日记、整理灵感、甚至规划生活。最关键的是,我一分钱没花,还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“野生用法”。如果你也喜欢折腾工具但预算有限,或许我的经验能给你一点启发。


一、为什么选择Obsidian?

我是个“工具控”,但更是个“实用主义者”。试用过有道云、石墨、MarkEditor2、Notion、Evernote、OneNote,最后留在电脑里的还是Obsidian。原因很简单:

  1. 数据完全属于我:所有笔记都以Markdown文件存在本地,不用担心服务商倒闭或涨价;

  2. 极简却灵活:没有花哨界面,但插件和自定义功能深不见底;

  3. 强迫症友好:文件夹结构清晰,找笔记像翻实体笔记本一样顺手。

不过,真正让我离不开它的,是下面这两个“私房功能”。


二、我的“零成本”同步方案

Obsidian官方同步服务要8美元/月,而我……选择自己动手。

最初用谷歌云同步(我相信任何网盘都可以),但偶尔遇到手机和电脑内容冲突,或者丢失。我后来发现一个叫Stroj的第三方存储服务(类似WebDAV——一种跨平台同步协议),免费版完全够用。设置方法?其实和连接WiFi差不多:填个服务器地址、账号密码,5分钟搞定。

Obsidian的第三方插件——Rmotely Save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插件。具体操作步骤如图所示:安装Remotely Save插件 → 选择远程服务 → 填入Stroj提供的服务地址、区域、Access Key ID、Secret Access Key、和存储桶的名字。

Image

现在,我的笔记在手机、iPad、电脑之间丝滑同步,甚至在走路时可以记录下灵感,回家打开电脑就能继续编辑。


三、两行代码拯救“整理废人”

作为一个总把文件丢在“下载”文件夹的懒人,Obsidian的模板功能救我于水火。

首先下载第三方插件Templater,然后设置模版文件读取目录,我设置在文件夹“Templates”下。

Image

现在我有这些模版——创建日记笔记、创建公众号文章、创建阅读笔记等等。

Image

在这里分享我的日记模板核心代码(非程序员友好版)。直接拷贝粘贴就可以用的哦。

<%*      let title = tp.file.title;     if ((title.startsWith("未命名")) || (title.startsWith("Untitled")))      {          // 获取当前日期如 `2025-02-13 周四`         title = tp.date.now("YYYY-MM-DD dddd");          await tp.file.rename(title);      }  %> <%*  // 移动日记到指定的文件夹 await tp.file.move ("/Daily Entries/"+tp.date.now("YYYY")+"/"+tp.date.now("YYYYMM")+"/"+`${title}`) %>

效果是:每天新建日记时,自动按“年-月”归类到对应文件夹。比如2025年1月1日的日记会躺在2025年的文件夹下的202501里, 因为是2025的第一天,文件夹2025202501还不存在,所以都会自动建立好,年底复盘一目了然。

Image

同理,读书笔记、项目计划全都可以套模板。工具的意义,不就是为了让人少操心吗?


四、Markdown:我的“数字手写体”

爱Obsidian,一半是因为爱Markdown。

  • 记录时可以往笔记里粘贴图片,非常方便。我设置了「图片自动存到笔记同名文件夹」——比如这篇日记叫《2025-01-01 周三》,拖进来的图片会自动保存在Daily Entries/202501/2025-01-01 周三/images里;

  • ##分级标题,按住Ctrl点一下就能折叠内容;

  • 想高亮文字?前后加俩==,比Word调格式快10倍。

最惊喜的是,所有笔记最后存储的都是以md为后缀的文件,也就是文本文件,很多工具都支持打开预览。


五、我是这样用Obsidian的

  1. 每日流水账
  • 电脑端,用快捷键Cmd + N就可以开始记录;

  • 手机端,桌面添加“今日日记”小组件 → 散步时用语音输入法口述就可以记录——流动式记录才是普通人的刚需。

  • 遇到值得记录的事,用“@人名”“#地点”打标签,回头搜索超方便。

  1. 项目复盘
  • • 用“双链笔记”功能关联任务、会议记录和灵感碎片;

  • • 完成时在笔记顶部加个✅,成就感拉满。

  1. 灵感仓库
  • 刷到好文章?复制金句+贴链接+写两句感想,丢进“灵感罐头”文件夹;

  • 写作时直接搜索关键词,碎片信息瞬间变素材。


六、使用工具的心得

这一年,我越来越觉得:工具越简单,心思越清明

Obsidian没有让我变成学霸,也没让我日更公众号,但它默默消化了我的焦虑、收藏了我的成长。正如林语堂所说:『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情书』。而Obsidian,就是帮我把这封情书整理成册的图书管理员。

如果你问我推不推荐它?我的答案是:
“先想清楚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,再让工具为你服务——而不是反过来。”

毕竟,我们追求的不是某个软件,而是一份踏实的生活痕迹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