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5日,我在公司内部做了一个关于“Writing to Learn”的分享活动,感觉还不错,也做了不少准备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以及这个主题到底讲了什么。

为什么是“Writing to Learn”?

如果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,可能会知道,我最近两个月在读一本书——《Writing to Learn》。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,让我意识到写作和学习其实是同一个过程。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写作之旅,以及我对写作和记录的一些看法。

去年11月8日,我收到了公司的一个活动邀请,主题是“Wonderlust”——你可以分享任何你感兴趣的内容。那天正好是报名的最后一天,而我当时正在读这本书,于是鼓起勇气报了名。我还记得在日记里写下:“我不敢相信我真的做了这件事。”因为对我来说,用英语分享写作这个话题是一个全新的挑战。但书里的内容让我觉得,我做的事情和书中的观点很契合,于是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机会。我在日记里还写了一句话:“做这件事一定会让我骄傲。”

我的背景

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。虽然很多人可能已经知道我的经历,但考虑到新读者,但考虑到新读者,还是补充些背景:2009年高中毕业后,我去了深圳,在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,之后去软件培训学校学习了编程。2011年,我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,直到2017年我来到美国,攻读了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。2018年10月之后,我在美国开始工作,2022年6月我来到西雅图,加入了谷歌。

Image

回头看这段经历,像是一场持续十五年的实验——用普通人最笨拙的方式,观察记录如何改变人生轨迹

我的写作之旅

我的写作之旅可以算是一个“输出型”的旅程。从2009年开始,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,一直持续到现在。2012年,我开始提升英语,利用碎片时间听播客,并做一些简单的笔记。2014年左右,我开始在公众号上分享我的学习过程和笔记。2019年我开始记录和分享生活。2023年,我和朋友李影组织了一个学习社区,一起学习TED;2024年我们创建了启发星球——每周分享过去一周的一些收获和启发。

Image

对我来说,写作不局限于传统定义,而是包括写日记、做笔记、记录和分享,甚至工作中的文档写作。每一种形式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,也让我在记录中不断成长。

为什么要写日记?

写日记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它帮助我记住过去的变化。从2009年到2024年,我已经记录了15年。最初是手写,后来换了好几个工具,现在主要用Obsidian。写日记让我更了解自己,也让我看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。

比如,2010年6月13日的一篇日记里,我写道:“我在街上走了很久,问了所有的餐馆,但没有一家愿意招短期工。我感觉自己好像被世界抛弃了。”那时候我正在学习编程,生活压力很大,但正是这些记录让我看到了自己当时的挣扎和成长。

Image

2019年9月19日的日记里,我记录了收到TEDx深圳活动邀请时的紧张心情。当时我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去做分享,但最终我还是答应了。回头看这些日记,所有的画面都栩栩如生,仿佛每一步都没有白走。(TEDx演讲的整个过程:孙玲:演讲小白到TEDx舞台的心路历程

Image

为什么要做笔记?

做笔记也是我学习的重要方式。我换过很多工具,现在主要用Obsidian来管理我的笔记。它的口号是“建立你的个人知识库”,我觉得很有道理。就像那句老话说的: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”

2014年,我开始通过听BBC Learning English和VOA的慢速英语来学习英语。我会把听到的内容整理成笔记,然后分享到公众号上。这个过程不仅帮助我保持语感,还让我慢慢积累了一些读者,甚至2016年前后通过公众号赚到了一些生活费。

2023年,我看了44个TED视频,每个视频都做了笔记。这个过程让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知道什么,不知道什么,并加深了我对某些信念的认同。比如,有一个TED演讲里提到:“If a thing is worth doing, it is worth doing badly.”(如果一件事值得做,哪怕做得不好也值得。)与我一直在践行的价值观不谋而合——先去做,做完,再做好。

Image

为什么要做公众号?

2018年底,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:“家里没钱可以出国留学吗?”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没想到这个回答引起了很大的关注。我觉得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,我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。通过在公众号分享生活点滴、日常实践和阅读心得,是帮助我更好地去表达自己,也是在锻炼能否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。

我对写作的看法

写作恐惧的背后,是逃避思考与学习

我现在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很耗时,但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,我时常提醒自己,坐下来坦然去接受写不出来的状态。我认为,害怕去写,往往是因为我们既懒得深入思考,又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,同时不愿投入时间梳理逻辑。但事实是,如果你对一个东西有清晰认知,文字自然会流淌出来。

用自己的话表达是有意义的

去年12月,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自己,强迫自己用英语写。当时我还在犹豫要不要鼓励每个人都去写作,因为网上已经有太多信息了。但现在我觉得,每个人的记录都是独特的,都值得被分享。

过程比结果更重要

我想起高中时做选择题,很多时候浅显的理解也能答对,而考试中选择题占比很高,更多是专注正确答案,而找答案的过程往往被忽略了。写作也是一样,第一版很重要,重新写、反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。我喜欢这句话:“If the process is sound, the product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.”(如果过程是扎实的,结果自然会好。)

这场实验没有高大上的仪器,只有不断更替的日记本和闪烁的光标。但当我翻看十五年的记录数据,最清晰的结论是:普通人的坚持,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变量

最后

写作对我来说,不仅仅是一种记录,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方式。它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变化,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。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启发,也期待大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录方式。

赞赏二维码

记录3

经验分享3

记录 · 目录

上一篇害怕去写的人,也是害怕学习的人下一篇如何玩转Obsidian?我的免费同步方案+懒人整理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