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1月 - 异乡年味
这篇文章来回顾下我的2025年1月。
新年的仪式感
新年第一天,天气格外晴朗,我和男友以及好友D决定去山里走走。
出发前,我特意带了一个袋子,希望能发现一些蘑菇。果然,大自然没有让我失望——我们找到了许多winter chanterelle蘑菇,仿佛它们在为新的一年送上祝福。
当我们到达山顶时,冷风袭来,远处看去可以看到Mount Rainier。朋友D给了我几颗树枝,邀请我一起做一个小小的仪式。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,我的身体感受到寒意,但内心却更加清醒。
• 放下:右手从左手拿出一颗树枝,想象有什么可以放下的。想了很久,我最后想到的可以放下或者少点对家人的复杂的情绪,我期待的关系是更加自然,更加亲近,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去达到这个状态。
• 庆祝:再拿出一颗树枝,思考有什么值得庆祝的。我可以庆祝2024年的半马上的突破, 可以庆祝工作和感情还算稳定。
• 继续前行:最后一颗树枝,思考有什么想要继续carry的。我决定carry一些信念,比如相信过程而非结果,以及有意识地去生活。
跑步很痛苦还跑不跑
1月份,我坚持每周三中午跑步,每次尽自己的努力去跑5英里,最快的配速有时可达到8分07秒每英里,每次全力冲刺后都感到无比畅快。但是,过程很痛苦,心率也偏高。
如果我想要不那么痛苦,想解决这个问题,我可以不去跑,我可以放慢速度。
如果我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,我想创造什么呢?
答案是: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版本的自己——一个相信“being tough只会让我更强”的自己,一个遇事不轻易放弃的自己。
于是,我调整了训练计划:周五也跑5英里,但主动放慢速度,享受跑步的过程。1月底的西雅图天气出奇的好,每次跑步时,阳光洒在身上,仿佛在为我加油。
此外,我还尝试了力量训练和HIIT,虽然强度不高,但非常适合我目前的体能状态。
我一直都认同很俗的成语no pain no gain——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,但痛苦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。
探索新地方
1月,我探索了两个新地方。
第一个地方是Bainbridge岛,从西雅图坐船半小时即可到达。在岛上的水边trail走走让人心旷神怡,我们还遇到了一座小小的免费图书馆,两好友各自找到了一本感兴趣的书。感受到生活的简单和美好有时不需要很多。
第二个地方是佛罗里达州的Naples。我和男友飞往那里参加一场婚礼。婚礼上,新娘与父亲、新郎与母亲的跳舞环节很感动,同时也是感伤的。婚礼结束后第二天,我们驱车4小时前往奥兰多的迪士尼乐园玩了一天。迪斯尼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很神奇很快的地方,这是我第一次去。尽管那天大部分时间在下雨,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父母推着婴儿车游玩。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玩,看到了假山假水假石,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迪斯尼乐趣这么吸引人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3分钟的过山车。
异乡的年味
1月底的除夕,西雅图的天气格外晴朗。虽然身在异乡,但今年的除夕也还算独特。
早上吃饭时,我通过视频电话与国内的家人连线。以往这个时候家人都睡觉了,今天是特殊的,家里传统零点左右会吃大块头肉,大人给小孩压岁钱。我侄女给我直播家里的放鞭炮的声音,家里的年味,我给直播我上班的“班味”。
下班后,我邀请了几位好友来家里包饺子。每个人包的饺子形状各异,笑声不断。有人负责包,有人负责煮,还有人负责煎,整个过程像流水作业一样高效而欢乐。好友带来的口水鸡和喜庆蛋糕更是为这个夜晚增添了色彩。
正月初一,我照常上班和跑步,晚上与男友的家人及好友聚会。我为大家做了家乡的雪花丸子和蛋酒,丸子获得了很多赞赏,但蛋酒不是很受欢迎,他们不太习惯蛋酒的味道,但这份分享的快乐让我感到满足。
月底,公司举办了春节庆祝活动,我作为志愿者分发零食——辣条和贵州土豆片。许多同事对辣条感到好奇,纷纷问我这是什么。我笑着解释:“辣条是用豆腐皮做的,口感有嚼劲,味道辣中带甜。”分享这些零食时,我想起童年——辣条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零食,一年也吃不上几次。如今,它却成了我向异国同事传递家乡味道的桥梁。
活动上还有一个有趣的环节:用毛笔写祝福。当我握着毛笔时,手却有些发抖,迟迟不敢下笔,生怕写砸。犹豫片刻后,我决定写下“开心就好”。字虽然歪歪扭扭,但体会到了“开心就好”的意义——生活不必事事完美,重要的是享受过程,放轻松点,没事。
在文字中寻找答案
1月,我完成了《Writing to Learn》的阅读,最大的收获是:只要你能想清楚,就能表达清楚。这让我更加重视记录的意义。
同时,我开始阅读《瓦尔登湖》的英文版。梭罗对生活的观察和哲学思考让我深有共鸣,尤其是他对消费主义的批判——我们常常忘记了“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,而不是穿着什么去做事”。
此外,我还阅读了《On Writing Well》跟《Writing to Learn》同一个作者,这本反而更加出名,看这本书是想帮我找到更多表达方式,没有太多共鸣。我还阅读了《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》,以二战为背景的小说,写出了战争的残酷——战争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都做了什么啊,但我最终没有看完,而是通过解说了解了故事的结局。
我也阅读了《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》,托翁的生活日常简单,记录简短,我有时怀疑这些记录是他本人的吗?他偶尔记录下他的一些思想,给到我的灵感是我平时每天的记录很琐碎,没必要在意太多,偶尔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想。
这个月我也开始尝试每周看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,一篇纽约客的文章。目前感觉还不错,纽约客的文章门槛似乎更高。我的目的是push自己去阅读专业写者的文章,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,顺便提高英语阅读水平。
2月,我将有一个分享活动,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,但我期待一切顺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