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,我读了这些书
2024年我发现微信读书超级好用,之前觉得苹果系统自带的 Books 软件很不错,因为可以导入下载好的电子书文件。
直到今年才发现,微信读书其实也可以导入电子书,而且对于英文书,还有 AI 自动翻译功能,让我能阅读更多英文书。
另外,网页版的微信读书也很好用,在电脑上阅读时,记录笔记很方便。我很喜欢这个 App。
如果睡前想看书,但没有纸质书,就只能用手机、平板或者电脑,这并不理想。所以,为了减少屏幕使用时间,2024 年 8 月我入手了一款国产电纸书阅读器,可以安装微信读书,多端同步,很好用。
2024的阅读书单
开始了但被搁置的
1、本哈明·拉巴图特的《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》
读了一部分,内容太晦涩,实在看不下去,已经放弃。
2、朱建军曹昱的《情绪词典》
序言很吸引人,原本想着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情绪。但读了前四章后,发现解释得还是不够全面。感受情绪,可能还是要通过认真生活、与人相处去体会。
3、巴克曼的《焦虑的人》
听文化有限的播客推荐的小说,我读了差不多一半。故事情节不是特别紧凑,还有很多网络用语。后来被其他书吸引,就暂时搁置了。
4、《Out of the Gobi》
朋友推荐了中文版《走出戈壁》,但我发现作者的原版是英文,就下载来看。作者的经历很有趣,涉及建国后的不少历史事件,原本想通过他的视角去了解近代历史,但读到一半没有坚持下去。
5、《Habits of Happy Brain》
这是一本脑科学相关的书籍。我花了很久找电子版资源,但找到的版本都不太理想,勉强能读。读了前几章,发现没那么吸引人,后来看到作者出了精华版《Sustainable Happiness》,感觉更有吸引力,就转去看那本了。书里提倡用可持续的方法来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、催产素和血清素,让人感到幸福。例如,去想想做某件事的步骤,也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。
6、《When in French: Love in a Second Language》
这本书文字太晦涩难懂了,实在是读不下去。
7、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和《布鲁克林有棵树》
我看了几章没有坚持下来。
8、《Conversations with God 2》
其实我是喜欢的,这里的“神”更像是更高纬度的自我,感觉是在提醒自己如何去聆听内心的声音。但可能是当时的状态不太适合,没能读完。
正在阅读的
1、《你经历了什么?》和它的英文版《What happened to you》
这本书的内容感觉挺有意思的,并且还是对话的形式,一个是奥普拉脱口秀的主持人,一个是神经科的医生。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性格呢?
2、《软瘾: 终结那些窃取你时间、夺走你生活的强迫性习惯》
微信读书上有音频版,可以用碎片时间听。很多内容暂时不太能让我共鸣,但有一个概念提到很多次——“核心决定”。让我开始思考,自己真正的核心决定是什么。
3、《Eight Dates》
微信读书推荐的中文版,我下载了英文版,学习如何经营关系,正在实践中。
4、《Writing to Learn》
这本书我一直在认真读,前两个章节就带来了很大启发。它让我意识到,我的记录习惯是有意义的,而在网上分享这些记录,也让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经历。我对怎么写作一无所知,现在能做的就是记录和分享。
5、《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》
一本二战背景的小说,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读过,我也想试试看。不过暂时还没能完全沉浸进去,希望能坚持读完。
完成的书籍
1. 博·雅各布森 (Bo Jacobsen) 《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》
我是在一听书 App 上听到这本书的讲解后决定认真阅读的。内容挺抽象的,需要非常用心地去读。印象最深的是“我们能否接管自己的生活”这章,讲了三件事:对自己的生活负责、对他人负责、对世界负责。这让我思考:我是否负责任地生活?是否在自由和开放地与世界相遇?是否真正承认自己的样子和处境?是否在自由地呼吸,正视眼前事物,活在当下?(更多请点击:我是否有在负责任地生活)
2. 梁永安 《阅读、游历和爱情》
这本书是平台推荐的,我就喜欢看那些有想法、表达能力强的人的书,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经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。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轻松,我现在印象最深的概念是“归零时代”:我们处在 AI 时代,被重启并非不可能,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积累可能会在某一天归零,但同时,也意味着从头学习依然来得及。
3. 李娟 《我的阿勒泰》
我非常喜欢李娟的文字,细腻又充满温情。她的书启发我去记录生活中的小事,比如散步。即使每天走同样的路,也可以记录路上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、不同时间段的景色,以及和不同人一起散步时的感受。
4. 吉野源三郎 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
书信对话的形式,同时有故事情节,很好读。书中的小哥白尼思考角度很新奇,比如他说,从高处看广场,下面的人就像水分子一样流动。舅舅也能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讲清楚,比如解释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,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和月球转动的离心力正好互相平衡。
5. 黑塞 《悉达多》
黑塞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场精神追寻之旅,内容有点抽象,但值得一读。
6. 胡赛尼 《灿烂千阳》
这本书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,很想知道痛苦的命运还会如何发展,也很难想象这样的世界在近代并不遥远。我想阅读这样的悲剧性故事,会让我更加有同理心。
7. 亚隆 《当尼采在哭泣》
一本小说,故事情节还算有趣紧凑,是在强调对话疗法的治愈功能吗?书中的哲学理论听着还是很抽象的。
8. Ali Abdaal的《Feel Good Productivity》和 Steven Bartlett的《33 Laws of Business and Life》
这两本书有点类似,都是我关注的博主出的。前一本书提倡以实验的心态生活,我很认同这样的做事态度,每章有提供六个可尝试的实验或想法,印象深刻的一句是:“You don’t need to be a guru. You can just be a guide.”(不需要成为大师才能引导别人)。后一本书是用故事+原则的方式分享博主的做事方式和态度,我觉得他很会讲故事,而且每一章讲得很清楚,没有废话。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:“So, if you want to master something, do it publicly and do it consistently.”(如果你想掌握某样东西,就公开去做,坚持去做)。
9. J. L. Collins的《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》
2021 年,我在高盛工作时,快要离职前,老板推荐了这本书,我当时完全不感兴趣,对美国 401(k) 退休金账户也没概念,导致 2022 年 7 月前,我的退休金账户里是零。今年朋友再次推荐,我终于决定读读看。阅读过程中,我开始学习并实践,慢慢建立起更多的理财意识。我很认同书里提到的“F U money”——为自己积累一笔足够让你敢于说“不”的资本,它能给你人生选择权和底气。
10. Kristin Hannah的《The Four Winds》
这本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大萧条和大风暴,一旦翻开就停不下来。主角们的生活状态和态度,以及其中的张力都很吸引我,同时也顺便学到了一些历史背景。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:“_什么都留不下,留下的只有爱。_”
11.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的《I May Be Wrong》
这本书与灵修有关,我对僧侣生活及其价值观很感兴趣。书名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咒语,在激烈争论时,对自己说三遍“I may be wrong”,或许争论就会得到解决。这也提醒我要对未知保持开放和谦逊的心态。我很喜欢这本书,并专门写了文章来记录自己的心得(我可能错了)。每次读都会带给我平静。我感受到的不只是智慧,更是在提醒我以柔软的心态看待自己和他人,用平和的方式面对生活的无常。
12. Neale Donald Walsch的《Conversation with God》
一开始我下载了中文版,翻译得其实不错,但有些段落翻译得不太清晰,于是又下载了英文版。这本书的书名可能会引起争议,但我很享受其中的智慧。尤其是探讨人际关系的章节,我可以反复阅读。书中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——“关系的目标不是请别人来让你变得完满,而是请别人来分享你的完满。”
总结
2024 年,我总共完成了 13 本书,其中 7 本中文,6 本英文。平均下来,每天大概有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。相比往年,今年阅读的方向更加随性,大部分是朋友推荐或者平台推送的书,主动寻找书籍的情况较少。
书籍类型上,涉及心理学、哲学、小说、财务管理、个人成长等。英文书的比例也在增加,尤其是在微信读书 AI 翻译的帮助下,让英文阅读变得更轻松。
2025 年,希望带着自己关心的问题去阅读,去记录。